纽斯频通讯社首尔7月28日电 韩国总统李在明将迎来就任总统后的关键一周,多个对其施政产生决定性影响的事件将同时展开,包括韩美关税协商、执政党共同民主党党首选举以及因失言引发关注的人事革新处处长崔东锡的去留问题。上述因素的结局或对李在明政府的早期施政产生巨大影响。
![]() |
图为韩国总统李在明。【图片=总统办公室提供】 |
最引人关注的是美韩关税协商。尽管政府计划8月1日美国对韩征收25%关税生效前达成协议,但留给韩国斡旋的时间仅剩4天。考虑美国将在28日、29日与中国举行高层贸易磋商,韩美真正磋商的时间仅剩30日和31日两天,因此很难确保协商成功。
目前情况已明显偏离政府预期。原定在华盛顿举行的"韩美财长与通商部长会谈"因美方单方面通知突然取消,派往美国的国家安保室长魏圣洛也未能与美方人员会面无功而返。
韩国总统办公室紧急采取行动。25日由秘书室长姜勋植主持召开了通商对策会议,26日政策室长金容范与安保室长魏成洛也召开紧急会议。李在明27日虽无公开行程,但据悉与幕僚讨论了谈判策略。本周,副总理兼企划财政部长官具润哲与外交部长官赵显将赴美,与美方进行实质性协商。
据悉,韩国计划以美国期望的造船合作为切入点,提出扩大牛肉、大米市场开放以及新的安全合作等议题作为谈判筹码。据悉,美方强烈要求韩国开放30个月以上牛肉和大米进口,同时推动将韩美同盟升级为"印太同盟"。
谈判结果与国家利益息息相关,势必对以出口为主的韩国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同时也将影响李在明的支持率。
判断协商成功与否的标准是日本。若能达成与日本相当的协议,即将关税从原定的25%下调至15%,并成功降低对汽车征收关税,就可认为协商成功,韩国出口竞争力将得以延续,李在明的支持率也有望上升。
但若结果不及预期,韩国经济将面临相当困难,出口形势告急,韩美关系也恐亮红灯。李在明的支持率可能大幅下滑,国政动力也将随之减弱。
同时,作为执政党的共同民主党党首选举也是焦点。首尔四选议员郑清来与仁川三选议员朴赞大之争将决定未来党政关系。目前郑清来获得强硬派党员支持,处于有利位置;而获得更多议员支持的朴赞大正谋求逆转。
李在明对党首候选人保持中立。据称他在与前《韩国经济日报》主笔郑奎载(音)会面时表示"谁当选都可以"。这一立场将对党首选举产生影响。
此外,人事革新处处长崔东锡的"失言风波"也是关注焦点。不仅在野党猛烈攻击,执政党内部也出现"应道歉"的声音。崔东锡去留可能引发亲明(亲李在明)与亲文(亲文在寅)派的对立。(完)
韩国纽斯频(NEWSPIM·뉴스핌)通讯社